各市、县(市、区)卫生局,省级医疗卫生单位:
钟杏菊,女,1954年2月出生,198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嵊泗县嵊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壁下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师。她扎根海岛几十年如一日,始终把“立志从医为乡亲、哪有困难就有我”作为自己的职业准则,满腔热情地为病人服务、为患者排忧解难,忠诚履行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救死扶伤的感人篇章,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,被海岛渔民称为“自家医生”。由于钟杏菊同志的出色工作表现,其先后被授予“嵊泗县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嵊泗县先进工作者”和舟山市卫生系统“十佳医德标兵”、“感动浙江卫生十大人物”、“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” 等荣誉称号。
近日,钟杏菊同志感人事迹在《浙江日报》等媒体报道后,在社会各界引起了积极反响。省委常委、宣传部长茅临生在浙江日报8月10日一版通讯《一个人的卫生站——记坚守嵊泗小岛35年的乡村医生钟杏菊》上作了重要批示,要求加强正面典型人物宣传教育,组织好学习钟杏菊的事迹。根据茅部长的重要批示精神,为了深入推进争先创优活动,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,厅党组决定在全省卫生系统开展向钟杏菊同志学习活动。
一、学习她扎根海岛,矢志不渝,奉献卫生的理想信念
从小目睹海岛缺医少药的钟杏菊,立志学医,服务海岛乡亲,是她始终如一的理想追求。1976年8月,如愿从卫校毕业的她,主动要求到常住人口最多时也就千余人、现在只有300来人的小岛工作。在那里一干,就是35年,成为当地群众离不开、百姓最钟爱的医生。多年来,无论条件多么艰苦,环境多么恶劣,她始终坚守工作岗位,默默耕耘,无怨无悔,尽职尽责,毫不懈怠。由于她工作认真、业绩突出,曾有多次机会可以调到条件较好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工作,但她都一一谢绝,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岛渔村的医疗卫生工作中,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“立志从医为乡亲”的诺言。学习钟杏菊,就要像她那样扎根基层,甘于清贫,任劳任怨,忘我工作,全心全意,献身基层卫生事业。
二、学习她克己为人、不为名利、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
小岛的生活是艰苦的,小岛的医生是清贫的。与壁下岛隔水相隔的大盘岛,环境更为艰苦。当时,县卫生局决定在岛上设一个医疗站。此时,钟杏菊已在壁下安家,丈夫肾脏手术后正处于后续治疗期,13岁的女儿在县城读小学。两难之中,她毅然主动请缨常驻大盘岛。上岛后她不但不领卫生院一分钱工资,还个人出资数千元,配置了常用必备药品;她冬冒寒风夏顶烈日,走访每一户渔民家庭,展开健康状况普查,为全岛渔民建立健康档案,保障了岛上乡亲和外地渔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。大盘岛地理位置偏僻,交通十分不便,生活条件也很艰苦,没有医生愿意来接替她的工作,钟杏菊成了这个小岛群众离不了的唯一一个医生。学习钟杏菊,就要学她不计个人得失,舍小家为大家,永远把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,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。
三、学习她勤勤恳恳、恪尽职守、心系群众的“天使”本色
对于海岛渔村的乡亲们来说,钟杏菊不仅仅是一名医生,她更是一位亲人。岛上的男女老幼,除了生病时少不了她,就连家家户户的红白喜事,也都忘不了叫上她。她总是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呵护,乡亲们也自然把她当亲人对待。在钟杏菊工作过的地方,只要提起她的名字,乡亲们都会由衷地说:“杏菊是阿拉渔民自家医生。坚守小岛挎药箱,坐小船风里来浪里去,为阿拉送医送药、除病消灾,真比亲人还要亲!”。她以高尚的医德和优良的作风,赢得了群众发自心底的认可和赞誉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医生的大爱和责任,模范履行了医生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。学习钟杏菊,就是要像她那样满腔热情地对待病人,为解除患者病痛倾尽心力,把关爱群众健康作为一个医生的全部追求。
在“创先争优”活动深入开展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,学习宣传钟杏菊同志的先进事迹,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希望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、医疗卫生单位的党组织,要把钟杏菊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加强卫生队伍建设的生动教材,认真组织学习,宣传先进典型,积极营造学先进、赶先进、当先进的浓厚氛围;广大卫生工作者要以钟杏菊同志为榜样,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,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,为建设一支“适应时代要求、改革创新、奉献社会、服务人民”的高素质医疗卫生队伍,为加快构建民本卫生、和谐卫生,建设卫生强省而努力奋斗。
附件:白衣丹心映碧海——记嵊泗县嵊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壁下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、共产党员钟杏菊
浙江省卫生厅
二○一○年八月三十日
附件
白衣丹心映碧海
——记嵊泗县嵊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壁下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、共产党员钟杏菊
在烟波浩淼、碧浪连天的东海,有壁下、安基、大盘三个小岛,加起来也不足2平方公里。常住人口最多时也就千余人,现在只有300来人。1976年盛夏的一天,一个青春少女来到嵊泗县壁下人民公社医院报到。一晃,就是35年,她已成为当地群众离不开、百姓最钟爱的医生。而她的同学,有的已经是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,有的担任了市级医院的院长。她就是曾获“嵊泗县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嵊泗县先进工作者”和舟山市卫生系统“十佳医德标兵”、“感动浙江卫生十大人物”、“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”等荣誉称号的钟杏菊,如今仍是一个小岛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普通医生。
一、耳闻目睹无医苦,立志从医为乡亲
1954年2月,她出生在只有0.48平方公里的小岛,成长中,她亲眼目睹乡亲们下海劳作手脚碰伤、风寒发热生病只能熬,遇上急病重病看天意,碰到大风天气只能干着急。一幕幕缺医少药的痛苦情景从小印在她的脑海中,她从而暗暗地立志学医,要解除乡亲的危难。
1974年7月,在当地政府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,钟杏菊终于圆了从医梦。她使出渔家女儿吃苦耐劳的韧劲,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如饥似渴地拼命攻读。1976年8月如期在舟山卫生学校毕业。回到嵊泗县后,她就向卫生局要求到壁下公社医院工作。一年后,她到县人民医院进修内科和小儿科。当进修将要结束时,医院领导主动留她在县医院工作。这对别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。然而,钟杏菊却义无反顾地又回到了壁下公社医院,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岛渔村医疗卫生工作中,报答党和政府的培养,报效乡亲父老。
二、党的宗旨记在心,哪有困难就有我
1981年4月,钟杏菊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。此时,她已经从一个怀着朴素感情为乡亲服务的渔村姑娘,成长为先锋队的一员。她时刻铭记党旗下的庄严誓言,牢记党的宗旨,发出了“哪有困难就有我”的誓言。
七十年代末,壁下公社医院所在的壁下岛,常住居民有350多户,1250多人。时任副院长主持工作的她,手下也就2个“兵”。每逢冬夏渔汛,小岛不仅是县渔业指挥部驻地和全县渔船汇集处,而且还有宁波、温州等沿海渔民来渔场捕捞作业、上岸补给,万余渔民的医疗重担压在她们的肩上。然而,公社医院经费底子很薄,资金十分紧缺,有时连配购药品的钱也缺少。面对困局,钟杏菊带头出资给医院,共筹得近3000元,配置上常用必备药品,保证了岛上乡亲和外地渔民诊治用药。到2004年3月壁下卫生院建制撤销时,还有近8万元积蓄,上缴给嵊山卫生院。
1991年11月,钟杏菊到舟山市人民医院进修。一年期满返岛后,却听乡亲们反映,乡卫生院风气滑坡,钟杏菊闻讯心急如焚。她一边组织学习,和同志们交心,要求大家牢记“天使”职责,端正服务态度。同时言传身教,热情为患者服务,重树“治病救人”的良好风尚。一天深夜,一位外地渔民腹部疼痛难忍,由老乡扶着来到卫生院求医。在对患者仔细诊察后,钟杏菊确诊是胆囊炎急性发作,她忙前忙后对症下药,直到黎明时分,病情缓解的渔民才安然离去。想不到几天后的一个清晨,来上班的人发现在卫生院大门上贴着一张大红纸感谢信。感谢信中说:“从来没有遇到过像钟医生这样热心肠的好医生,今天一早我们开船回乡了,来不及当面感谢,特留此信,表示谢意……”。这件事对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触动很大,从此大家的服务意识得到加强,医德医风建设有了明显改善。
与壁下岛一水相隔的大盘岛,环境更为艰苦。没有固定航班,岛上居民外出就医只能搭乘渔船往返,不仅不便,安全隐患也多。为解决当地群众就医难题,县卫生局决定在岛上设一个医疗站。此时,钟杏菊已在壁下安家,丈夫肾脏手术后正处于后续治疗期,离不开妻子照顾。13岁的女儿在县城读小学,也常需要母亲的探望照顾。两难之中,她毅然主动请缨常驻大盘岛,而且提出自负盈亏,不领卫生院一分工资。上岛后她既做好日常门诊和出诊服务,又经常沿着岛上崎岖小路,冬冒寒风夏顶烈日,走访每一户渔民家庭,展开健康状况普查,为全岛渔民建立健康档案。
三、心中只有老百姓,百姓口碑流芳名
钟杏菊作为海岛渔村最基层、最普通的医务工作者,无论是当普通医生还是任院长,甚至在岛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撤离后,唯有她仍坚守至今。35年如一日,心中装着老百姓。在钟杏菊工作过的地方,只要提起她的名字,乡亲们都会由衷地说:“杏菊是阿拉渔民自家医生。坚守小岛挎药箱,坐小船风里来浪里去,为阿拉送医送药、除病消灾,真比亲人还要亲!”。
想当年,为了大盘岛上有医生,她放下病中的丈夫、就学的女儿上大盘岛,赢了百姓心,欠了家人情。当女儿在千里之外的吉林举行婚礼那天,杏菊只身在壁下,含泪朝着北方,默默为女儿祝福。
从医35年,心系老百姓的她,无论是白天黑夜,还是刮风下雨,她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为小岛渔村父老乡亲治病解难保康宁上,老百姓叫她出诊都随叫随到,从未让乡亲们失望。2007年的一天,大盘岛上一位60多岁的渔家老阿婆,突然跌倒在地,呼吸不畅。一个电话打到壁下,钟杏菊在告知患者家属注意事项的同时,让丈夫放下手中的工作,用自家的机动渔船火速送她到大盘岛,及时对昏迷中的渔家阿婆施行抢救,终于转危为安。
2006年3月起,嵊泗县全面开展渔农村社区卫生服务。为把工作做好、做实,她风里来,雨里去,挨家挨户上门建档,跑的次数最多的家庭有5—6次。对户籍在小岛,居住在县城的家庭,她专程到县城去为他们建档,对居住在其他地方的居民,她趁春节期间上门补建。整整5个多月,终于为岛上258户657名居民上门建立了健康档案。辛勤的付出,得到收获的喜悦,壁下社区的建档率在嵊山镇最高,全县名列前茅,以优异成绩通过县考核。当领导问她一个人干社区卫生服务,需不需要解决什么困难时,她总是笑着回答:“干活苦点累点没关系,我觉得在岛上工作,和群众的心贴得近,没有什么特别的困难,还行。”
1982年夏季墨鱼汛的一个傍晚,乌贼拖船拢洋时,两个温岭渔民背着一位已经昏迷的青年来到卫生院。钟杏菊立即接诊检查,诊断为大叶性肺炎中毒性休克。她深知这病的严重性和接诊的风险性。但转诊到县医院,既没有交通船,也叫不到专船。医生的天职让她下决心冒风险救治病人。一直到五天后有客轮航班到,才护送病人到县人民医院治疗。温岭渔民痊愈后,与钟杏菊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每年夏汛到壁下洋面拖乌贼,他一定要捎上一小瓶自产麻油上岛来看望她。
1995年夏汛,大盘岛一位50多岁的渔民在海上张网作业时,小腿被滚动的起网机绳索缠进,造成严重骨折。小船把钟杏菊送到大盘岛,经过应急处理后,她又连夜将病人护送到舟山骨伤科医院,使病人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治疗,得以完全康复。
看病贵、看病难、态度差是卫生系统被投诉的热点。但在杏菊那里,得到的是周到的医疗卫生服务和低廉的收费。1993年冬汛,一位外地渔民在操作中不慎造成左手指和中指肌肉完全剥离,仅剩白骨相连,但病人拒绝去县人民医院治疗,她明知留在当地治疗风险很大,也只得硬着头皮放大胆子,想方设法用有限的医疗条件给予精心治疗。23天后,渔民的两指创伤全部痊愈,医药费只花了近百元。一位岱山大衢渔民在船上错误使用液化气灶,双手被大火烧得血肉模糊,双脚和腿上也被掀翻的锅内沸水烫伤。同船渔民把他送到大盘后,经她13天精心治疗,渔民投入到了当汛生产,而且只花了260多元药费,还不够到县城求医的来回交通费用。
如今,已是两鬓银霜的钟杏菊已经退休,但她依然锲而不舍,无怨无悔地坚守在生她养她的小岛上履行自己神圣的职责,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依然红火的余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