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光23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坚守 ——眼视光图书院史档案编辑部工作纪实
他们,拥有不同部门名称却是同属一个“战斗堡垒”;
他们,来自不同学科专业却是优势互补的“联合部队”;
他们,承担不同职责工作却是携手并进的“风采团队”;
他们在工作中践行医院精神,用专业素养坚守工作品质,用日常的点点滴滴默默地为医院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。
他们就是眼视光图书档案编辑部的图书馆员、院史讲解员、档案员、编辑员们。
01.图书馆馆员——坚持立足服务读者,做深做细情报服务
你看到的他们——“滴”借书一本,“滴”还书一本,每天把借阅的图书一收,放回书架,万事大吉。
你看不到的他们——他们编制年度征订计划,征求各部门意见建议,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人群需求;他们每天核对书架书目,规范有序,方便读者查询借阅;他们改造场地优化布局,美化环境,全力为读者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;他们与时俱进,学习国内外权威文献统计评价工具,做好科研团队的科研产出及影响力、引进人才评价、高产作者、院系贡献分析、发文期刊分析等学科服务;他们建立“眼视光文献服务”微信群,增强线上互动,打造智慧服务新模式。
2020年,他们发挥情报专业优势,全年答复科技咨询约4000人次,文献传递1460篇,完成科情研究报告 4 份;面向临床单位,大力加强情报情报检索技能培训;加强科研创新,立项温医大教改课题1项、省教育厅课题项目1项;继续做好科技奖励证明、收录证明工作文献学分管理工作等。
02.院史馆讲解员——讲好眼视光故事,提升眼视光形象
你看到的她们——靓丽形象、灿烂笑容、清脆声音,在领导大咖面前字字珠玑、娓娓道来、侃侃而谈。
你看不到的她们——她们无数次对着镜子背诵讲稿,为了讲解时能流畅自如;一个个了解熟悉藏品故事,为了讲解时能对答如流;不断改进完善讲解技巧,为了讲解时能“投其所好”。她们还要根据医院发展情况,持续改进完善院史馆建设,让院史馆与医院共同成长,从标识到灯光,从藏品到设备,从图片到视频,一点一滴的改进,都是为了更好地擦亮医院对外展示的“金名片”。全年完成院史馆维护、更新 100 余次,更新藏品 40 件。
2020年,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各方面工作,但院史馆仍接待来自北京等24个省(市、区)和香港特区的来访参观共计194批次,累计1175人次(截至11月30日),其中副国级领导1位,院士6位;平均每周接待参观4.6次。
03.档案馆档案员——守护医院“发展历史”,提升档案供给能力
你以为的她们——收集档案,装订成册,上架封存,干的是一件无聊但简单、费力但无脑的“体力活”。
现实中的她们——实物电子双管齐下,增配红外监控系统,全力保障各类档案信息安全;通篇审阅认真核对,为医院档案把好最后一道关口;及时查阅提供资料,为检查督导、编写大事记和组织沿革提供一手基础资料。
2020年,整理档案 2434 卷(件),照片 433 张,上传电子文件 518 份,接收发票72箱。全年查档 151 人次、借档 162 人次、复印 354 人次。编撰《全宗介绍》《大事记》《组织沿革》等编研材料。优化档案库房管理,整理档案3792盒,凭证19855册,账簿 3268本。
04.编辑部编辑——做好眼视光期刊,提升国际影响力
你以为的他们——等着文章“上门”,用格式刷完成排版,用退回改稿完成编辑,文章收起后交给印刷厂印刷完事。
现实中的他们——他们坚持用匠心打造属于眼视光人自己的期刊,面对琐碎繁复的组稿约稿校稿工作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在没有闪光灯的幕后默然劳作。他们秉承全心全意为作者、读者服务的宗旨,切身为作者着想,尊重每一篇文章的研究成果,耐心细致地与作者不断沟通稿件的各个细节。他们将匠心融入到编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,以严谨细致的专业态度和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,反复校对每一张图表、每一个文字。他们凝神聚力,精益求精,严把稿件质量关,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道路上精耕细作。
从2014年创刊到2018年收录国际权威科学引文索引SCI,到如今跻身全球眼科SCI期刊前列,期刊编辑秉承着眼视光人“火腿走路,筷子发芽”的精神把这本根植于本土的眼视光国际化期刊不断做大做强,逐步走向世界。他们将继续砥砺前行,致力于推进期刊国际化,建设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平台,为提升我院在眼科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添砖加瓦。
2020年已华丽退场
2021年正拉开序幕
又是一年岁末年初
图书馆、档案馆、院史馆、编辑部的初心坚守,
依旧陪伴在读者左右……
上一篇文章: 追光25丨欢喜度佳节,元宵暖人心
下一篇文章: 追光22丨志愿路上的闪耀瞬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