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光02丨为光明 不远千里——记海拔4500米西藏那曲市首例角膜移植手术
不远万里的角膜移植手术
2020年8月2日,从温州到成都,转道拉萨,再乘坐8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到达那曲,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陈蔚教授一行看起来风尘仆仆。顾不上欣赏这世界屋脊的美景,他们拿着从几千公里以外带来的、温州人民捐献的角膜踏进了位于海拔4500米的那曲市人民医院手术室。一想到央加又能清楚地看到美丽的唐古拉山边镶嵌的金光,他们觉得长途旅行的疲劳、严重的高原反应、陌生的手术环境这些困难似乎都算不得什么。
牧民央加今年52岁,来自那曲地区最西部的县——双湖县罗玛尼直村,距离市区八百多公里。他赶了两天的路到达那曲市人民医院。一路往东,茫茫万里不见一棵树,沿途的羌塘草原一望无际,但央加看不清这美景已经很久了。自从20多年前左眼出现角膜白斑,视力便逐渐下降,苦于没有条件治疗,眼睛接近失明已经10余年了。
“初步诊断为‘气候性滴状角膜变性’,对于这种程度的角膜变性来说,角膜移植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,”严重的高原反应让陈蔚院长显得有些憔悴,但谈到自己的专业领域时,热情与热爱仍然溢于言表,“角膜移植手术技术很成熟,相比其他器官移植,角膜本身不含血管,处于‘免疫赦免’地位,术后排异反应低、视觉质量较好,所以不用担心。”作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角膜病学科带头人、国内角膜移植年手术量最多的医生之一,他边吸着氧缓解胸闷头疼,边为央加实施了深板层角膜移植术,手术时长不到一个小时,剪切、移植、缝合一气呵成。
术后第一天,央加可以看清家人和医护人员的样子了。“这才第一天,往后视力还会继续提高!”央加和家人得知这个好消息,绽放出连日来最幸福的笑容,高高竖起的大拇指胜似语言,传递着心底最真挚的感激。
千里之外的密切随访
“5G眼科远程诊疗系统”是陈蔚教授此次不远千里带来的第二个“宝藏”,也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“黑科技”之一。在帮助那曲当地完善远程设备、建立眼视光远程诊疗中心后,便可随时对千里之外的患者进行密切地术后随访,缓解藏民看病难、术后随访难问题。不仅在那曲,四川省小金县人民医院、青海格尔木健桥医院等10多个较偏远地区合作医院的远程门诊室都已经建设完毕,遍布全国各地、天南海北。
回到温州后,8月5日,陈蔚教授通过远程系统对央加进行了术后随访,央加恢复得很好,角膜植片透明且清晰度好,视力又有进一步提高。
最应该感激的人
不会写字的央加,口述了一封感谢信,让家人代写下来,按上了自己的手印。
尊敬的温州眼视光医院,陈院长及同事:
本人眼睛看不见已多年,由于路途遥远及交通不便,还有家庭经济贫困的问题,没有条件治疗我的眼病。现在国家这么好的政策下,陈院长等各位同事,克服路途遥远、高海拔及气候条件恶劣等困难,到那曲来为我治疗眼睛,做了眼睛手术,解除了我眼部疾病的痛苦,还有心里的痛苦。所以衷心地感谢陈院长及各位同事。
病人央加
“最应该感激的,是捐献角膜给藏族同胞的温州人民,大爱无疆。”一讲到角膜捐献,陈蔚教授不禁唏嘘起来,“唏嘘的是逝去的捐献者,高兴的是受捐者从此远离疾病和黑暗。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现在已经达到了90%以上,但捐献者才是这幕后的英雄,是他们的付出和赠予,才能完成光明的延续,是他们用生命滋润生命,患者才能拥抱阳光。”
为光明,脚步从未停歇
是的,没有角膜捐献,便没有追逐光明的故事。2019年,温州市眼库共接收了303个捐献角膜,陈蔚院长带领的角膜病诊疗团队共实施了442例角膜移植手术,在全国名列前茅。“捐献量比往年有所提升,但是还是不够,角膜仍然是非常稀缺的资源。”据统计,全国因角膜致盲的患者约400万人,其中约200万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,但全国的眼库每年获赠眼角膜数量不足1万个。
医生的脚步从未停歇。为提高角膜利用率不断地研究和改良手术技术,为推动角膜捐献不遗余力地宣传倡议,为推广移植创新技术多次举办继续教育项目,为找回患者失落的光亮,从温州到海南,到贵州、云南、新疆、西藏……
捐献协调员的脚步从未停歇。每一例捐献的背后,是日夜奔波的辛劳,是旁人难以体会的辛酸苦辣。“你愿意捐出他(她)的角膜吗?”这个问题他们问了无数遍,也被拒绝了无数遍。但再多问一次,便又多了一分希望。
他们就像桥梁,连接着黑暗与光明,连接着绝望与希望。
上一篇文章: 追光03丨和谐医患小乐章——五病区急诊一线的暖心小故事
下一篇文章: 追光01丨当高峰期撞上疫情防控